道路隔聲屏障的降噪效果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量化,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方法:
一、插入損失測量
定義: 插入損失是指聲屏障安裝前后,在接收點測得的聲壓級之差。它是評估聲屏障降噪效果直接、常用的參數。
測量方法:
直接法:在聲屏障安裝前后,于同一參考位置和受聲點位置進行聲壓級測量,然后計算差值。這種方法要求測量位置的地形地貌、地面條件等具有等效性。
間接法:由于聲屏障安裝后無法移去,因此可以在聲屏障安裝前選擇與其等效的場所進行測量,然后在聲屏障安裝后再進行測量。這種方法需要保證兩個測點的等效性,包括聲源特性、地形、地貌、周圍建筑物反射、地面和氣象條件等。
影響因素:
聲學條件:如背景噪音、測量位置的風速、溫度、濕度等。
氣象條件:風速、降雨降雪等都會影響測量結果。
測量設備:聲級計的準確性和性能對測量結果有很大影響。
二、吸聲系數與降噪系數
吸聲系數:
定義:表示聲屏障吸收噪聲的能力,是評價聲屏障材料吸聲性能的重要指標。
測量方法:在實驗室條件下,測量聲屏障材料在不同頻率下的吸聲系數。
降噪系數:
定義:通常采用100~5000Hz的1/3倍頻程聲系數來評價,以250Hz、500Hz、1000Hz、2000Hz四個頻率的吸聲系數平均值作為降噪系數。
降噪系數越大,表示聲屏障材料的吸聲性能越好,降噪效果也越明顯。
三、反射系數與頻譜分析
反射系數:
定義:表示聲屏障對聲音的反射能力。如果聲屏障的反射系數較大,聲音會在聲屏障后面形成回音,從而影響降噪效果。
評估方法:通過測量聲屏障安裝前后接收點的聲壓級變化,以及觀察是否有回音產生來評估反射系數。
頻譜分析:
定義:通過對噪聲的頻譜進行分析,可以確定聲屏障對不同頻率噪聲的降噪效果。
方法:使用頻譜分析儀或相關軟件對噪聲進行頻譜分析,觀察聲屏障安裝前后頻譜的變化。
四、其他量化指標
除了上述指標外,還可以考慮以下量化指標來評估聲屏障的降噪效果:
隔聲量:表示聲屏障對噪聲的衰減程度,單位是分貝。例如,一個聲屏障的隔聲量為20dB,表示聲屏障后面的噪聲比前面降低了20分貝。
等效連續聲壓級:用于衡量聲屏障安裝前后接收點的噪聲水平。